恐惧症
当前位置: 心理咨询 > 心理医生咨询>恐惧症> 正文

花圈恐怖症心理治疗案例

咨询项目:恐惧症  发布:转载  更新时间:2022-12-18
姓名:   性别: 女  年龄: 27
教育程度: 中专毕业 社会经济地位: 医院护士 婚姻状况: 已婚
外在表现: 斯文,口齿伶俐。但明显带有焦虑和抑郁的表情。
    表现出的问题:
    患者害怕见到花圈。只要一见到花圈即眩目耀眼,接着便全身冒汗、心跳加快、全身肌肉紧张。曾暗下决心,见到花圈不躲开,但屡屡受挫。因而十分沮丧。旷日持久,便自卑自怜,甚至听到哀乐或别人提到“花圈”二字都会胆战心惊。
    既往生活史与当前生活情景
    病人是个十分斯文却又口齿伶俐的女人。她说她3年前结婚,婚前精神状态一直很好,即使是在青春期也是如此。她聪慧敏捷,勤学好思曾有过朦胧远大的抱负。学习护士专业并非完全出自她的志愿,她也曾常常觉得自己的能力并未得到充分的发挥。尽管如此,她的自我控制却十分成功,似乎这种挫折并未给她的精神世界带来大的冲击。她既未显露于言表,更未付诸于行动。时至今日,她粗心的丈夫还不知道她一直怀有一点大材小用的委屈。她是一名无可挑剔的护士。新婚不久,她便参加了一位病人的特护工作。病人患的是晚期肝癌,因长期输液四肢静脉血管已针孔累累,打针十分困难。病人瘦骨嶙峋且极度烦躁,经常喝斥注射护士,因而护士们在背后便颇有微词。尤其令人难以容忍的是病人家属,一位风韵犹存的老妇人,一派官家作风,凶神恶煞。她也有同感,但她不像她的同事们那样议论纷纷,她能忍耐,好知道病人的时间不多了,从医生的神色来看,一切医护措施也只是程序性的、象征性的。她不理会病人的家属的态度,只是默默地完成份内的工作。她的工作是无可挑剔的。她参加了病人最后的抢救工作,人工呼吸、心脏按摩、注射肾上腺素,一切都是按部就班进行的,直到脑电图呈持续的一条平坦直线。抢救很累,但并不紧张。
    事后,死者家属以死者一个十分重要机关的名义向医院反映了有关情况。医院领导在大会上严厉批评了特护的几位护士,却突出地表扬了她具有崇高的天使美德。她觉得一下子被置于与大家对立的地位,反而十分紧张,觉得大家都在怒目相向。但她还是能自控的,焦虑并未溢于言表,也一直能正常上班,但却有些寝食不安。一日半夜醒来,惊叫墙上挂有凭吊死人的大花圈,丈夫忙开灯,墙上什么也没有。一关灯,她说花圈又出现了。原来是窗外树枝在墙壁上的投影。原因经证实后她也确信不疑,但从此却对花圈产生了莫名其妙的敏感,见到花圈便紧张不安。上班途中有一个不起眼的花圈店,以前熟视无睹、从未在意,如今,却成了她上班的拦路虎。老远就看见那招揽生意悬挂在铺前的花圈,一阵眩目耀眼,接着便全身冒汗、心跳加快、全身紧张,咬紧牙关也过不去,非得掉头绕道而行。查遍医书也未见壮胆之药,只好暗下决心,勇往直前。但屡屡受挫,仍过不了那一关。因而十分沮丧,心理自觉窝囊。旷日持久,便自悲自怜起来,没了原来的那份自信,见到花圈就躲开,甚至听到哀乐或别人提到“花圈”二字就会胆战心惊。
    心理社会发展历史
    1、先前因素??有朦胧远大抱负,作护士感怀才不遇,自控能力很强。
    2、先前因素??工作一丝不苟,尽量做到无可挑剔,有完美主义倾向,关注同事对她的评价与看法。
    3、促使因素??一次受到表扬后,使她感觉被置于与大家对立的地位,大家都对她怒目而视。
    4、强化因素??一日半夜醒来,被形似花圈的投影惊吓。
    既往健康状况与治疗史
    该女病人青春期、婚前精神状态一直很好。
    专家分析、评估与治疗过程
    患者看到行为疗法的文章之后,主动要求接受冲击治疗,称长痛不如短痛。体检及实验室检查未发现明显异常。从面部表情来看没有明显焦虑和抑郁色彩。交谈中不时流出对那位已去世的肝癌患者复杂的心态:厌恶、恐惧、内疚……她、她的丈夫和我们很快达成治疗协议。她一再申明:要医生“狠心”一些,坚决按治疗计划执行,不要像她家里人那样迁就她,结果使病情越来越重。
    在一间6平方米的治疗室里,四壁贴上花圈图案, 内放置花圈十余个,济济一堂。中间有一只沙发,上面也放满了花圈图片和特制的一些小花圈。墙角有一台录音机,备有哀乐磁带。患者进入室内,畏缩不前,只见其呼吸加深加快,全身微微战栗,背躬膝屈,手足无措,额头已渗出汗珠。突然,哀乐声起,患者闻之更心惊胆颤,想抬腿回走。但是门、窗已闭,四处花圈擦肩触背,无法回避。患者选一空隙站立,想不偏不倚,唯恐接触花圈。但身不由已,全身发抖,站立不稳,摇摇欲倒。此时患者已大汗淋漓,呼吸迫促,慌忙走近沙发,也顾不上沙发上的图片和小花圈,坐下喘息不止。半个小时左右,患者颤抖逐渐减轻,呼吸逐渐平稳,靠在布满花圈的沙发上,一副疲乏平淡的表情。我们告诉她治疗已成功结束,可以离开治疗室。她似乎也无脱离困境的惊喜,而是不慌不忙地站起来,整理衣服,说声“衬衣全湿透了”,然后扶起倒在她面前的几个花圈,款款走出治疗室。
    接受第2次治疗前,患者告诉我们,她已经敢于路过那个花圈店了。我们问:“为什么不怕花圈呢”?患者答:“不知道。或许是小巫见大巫吧?摸都摸了,还怕看一眼?”。第2次治疗方法同前,但患者几乎没有明显的情绪反应和植物神经反应。半个小时后,我们宣布治疗结束。
    一年多的追踪观察表明,这位患者已不再惧怕花圈和哀乐了。

温馨提醒

        
心理咨询范围: 心理医生咨询 青少年心理咨询 婚姻情感咨询 心理健康 职场咨询 性心理咨询 城市心理咨询
预约/咨询
咨询电话咨询电话
0571-86433196
手机咨询手机咨询
13306538268
微信咨询微信咨询
留言咨询留言咨询
回到顶部
心理咨询留言
关闭
咨询热线
0571-8643319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