虽然社会对同性恋的宽容程度越来越大,但天下的父母大都难以接受自己的孩子是同性恋。在青春期,很多父母会发现孩子与同性之间玩耍,交往过密。这时候,家长结合自己的经验,本能地怀疑孩子的性取向是否出现“问题”,感到担忧焦虑,不知所措。
孩子与同性过分依恋是同性恋吗?性心理咨询专家解读:
13岁的谢韬和邻居家的男孩子自小在一块玩耍,从幼儿园到小学都是一起上学,情同手足,形影不离。两个小男孩有如此深情厚谊,爸爸妈妈都挺开心,但近日爸爸无意中发现,两个孩子背着人在一起,在干着“下流”的勾当,如互相玩弄对方的外生殖器等。看到这个情景,爸爸既着急又心慌,怀疑两个孩子是同性恋。孩子这样做到底是怎么回事?如果是同性恋该怎么办?可以矫正他的性倾向吗?
性心理咨询师解析:
当下同性恋者越来越常见,发现自己的孩子与同性伙伴过分亲密,家长们便疑心重重,怀疑孩子是不是同性恋。要解决这个问题,家长首先要先了解究竟什么是同性恋,才能够给孩子在这方面给与正确的引导。
一、什么是同性恋?
同性恋是指个体在心理、情感、性爱、及社交兴趣方面,都指向同性别的人,这种兴趣可能会从行为中表现出来,但也有可能不表现出来。同性恋者是被同性吸引的,同时对同性有性的感受、冲动和性的反应,并且这种吸引是持久的,也是唯一的;同性恋者会在同性性行为和性活动中获得性满足。
二、不要随便给孩子贴上“同性恋”的标签
在青春期喜欢同性,并不一定就是同性恋者。根据调查,完全的异性恋和完全的同性恋是占极少数的,大多数人都是双性恋者。很多人在一段时间内产生对同性的喜爱,只是因为正直青春期的他们渴望友谊,急切地寻找理解自己、可以倾诉的对象。而这段追求友谊的过程,只不过是生命发展全过程中的一段插曲而已。
一方面,青春期的少男少女正处在对异性的排斥阶段,因此亲密对象多是心心相印、以诚相待的同性伙伴,这是一种“同性依恋”。而另一方面,这段时期的少男少女处于发育阶段,性成熟现象普遍存在,朦朦胧胧的性心理促使他们通过各种盲目的手段体验性感觉,如拥抱、亲吻、玩弄外生殖器等。其发泄对象多是他们亲密的小伙伴,所以不应该视为同性恋。
一般来说,25岁之前的个体还处在发育成长的过程,如果发现孩子由类似同性恋的行为,都不应该随便下定论。否则,如果孩子并非同性恋,却因为“这种行为”受到误解、歧视、偏见甚至恐惧等,不被家人、老师和社会接受,就会不知不觉按照他人的期望而走,变成了彻底的同性恋;而如果孩子真的是同性恋,他们更渴望得到家长的理解、尊重和善待,而不是否定和歧视。因此,无论孩子是不是同性恋,都不应该给他们贴上“同性恋”的标签。
三、不要对孩子的同性依恋现象掉以轻心
如果孩子与同性过分依恋,容易丧失自己的独立性和完整人格,产生社会交往的不适应感,将自己局限在狭小的人际交往圈子中,长大后就容易发展成同性恋;如果孩子和同性关系异常密切,会产生只有跟同性在一起交往才舒适协调的意识,以及缺乏和异性交往的经验和技巧,因此不愿意或害怕与异性接触,此时若缺乏正确的引导和教育,很可能呆滞拒绝、厌恶异性,长大后追求同性或不愿意恋爱,因此同性依恋会对孩子的身心发展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。
四、一旦发现孩子的同性依恋现象,应循循善诱
对青春期的孩子,一旦发现过分依恋同性的苗头,家长可以循循善诱,鼓励孩子多交异性朋友,或者有意识地介绍几个志趣相同的男女同学给子女,让孩子在共同学习、娱乐、交往,以逐渐减少特定的同性之间的依恋感。
如果与同性玩耍时出现了接吻、拥抱、互相玩弄外生殖器等行为,孩子在家长不应该当面粗暴地羞辱责骂孩子,更不要斥责别的孩子是坏孩子或禁止他们的往来,否则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。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多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,分散他们对性的注意力;对孩子进行青春期性教育,使他们消除对性的神秘感,能够从道德或心理上对一些不良的行为举动产生厌恶,自觉抵制不良行为。
要彻底纠正孩子的同性依恋现象,还应从心理上寻找原因,在这方面,可以求助于专业的心理咨询师,只有清楚孩子为何会出现这样的行为,配合针对性的引导,才能真正帮助孩子克服心理原因,引导孩子向异性恋发展。
温馨提醒
杭州绿岛心理咨询中心提供专业的性心理咨询服务,采用非药物的心理咨询方法,帮助克服性心理障碍和心理原因导致的性功能障碍,具有丰富的经验和良好的咨询效果。
性心理咨询内容:阳痿、早泄、性冷淡、恋物症、性恐惧、性厌恶、青春期性心理问题、夫妻性生活不和谐等。
心理咨询电话:0571-86433196 (了解心理咨询的流程和收费)